初步印象
132号来访者30多岁,在外企工作多年,但总想要有所突破,一年多前跳到了一家民企,虽然事少,钱还行,可在家办公,但自己不开心。
整体状态很不得劲,工作不开心,对男朋友没感觉,生活也没有热情。看了阳老师关于人生发展的观点,有被启发到,想更好地督促自己行动,所以约了咨询。
初次跟她沟通,发现她的职业和亲密关系都在转变期。她刚刚跳槽,也刚刚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人,跟前男友提了分手。在这种转换过程中,来访者期待新的情景可以让当下低迷不振的状态有改变,也忐忑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不会好?跟男朋友提分手,也让自己很难过。
看完来访者材料,以及初次沟通完之后,我没什么头绪——我不太理解她到底想要什么。
我看到她在工作和交往上都有类似的模式:对现状不满,雷达一直打开,工作上一直在外面面试,和男朋友也常常无疾而终。
她有很多冲突的地方:
家境不错,物欲不高,赚多赚少对于自己的生活影响并不大,但是她很在乎薪酬,以年薪百万为目标,希望未来可以突破千万。
她非常务实,注重效率,待人接物的目的性都很强;但在感情上又总是觉得有深度的精神交流很重要,没办法只因为外在条件勉强。
她在评价自己成就的时候,觉得是自己运气好。能力一般,成绩一直不好,主要靠混关系。来访者评价自己是自我中心的,自私的人,但是她喜欢把自己放低的那种ego比较小的人。
跟来访者交流很愉快,她很善谈,有幽默感,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;另一方面,来访者也知道自己善于取悦他人,但是他人很难取悦自己,某种意义上,自己其实很难搞,甚至自己也不太能让自己快乐起来。
看到她的个人概念冲突指数,果然,冲突指数满分10分,她高达9分。她追求的价值和精神到底是什么?能让她快乐的到底是什么?
你喜欢吃什么?
咨询过程中,咨询师的一个简单的小问题,以及来访者这个问题的回答解答了我的困惑。
咨询师问她:“你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吗?”
来访者满脸真诚地反问:“难道……真的有人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吗?”
我的内心OS:“吃货可太多了!报菜名可太喜闻乐见了!”
为什么我这么难看到她到底在追求什么,因为她自己也没有这些问题的答案。来访者很容易知道「自己不要什么」,但是「自己要什么」这个句式的所有问题,对她来说都非常困难。
比如:我在工作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我想要的精神交流是什么?我崇拜谁?我喜欢的异性有什么特点?我喜欢什么样的孩子?我喜欢穿什么?我喜欢看什么?我喜欢吃什么?……
这个提问角度也让来访者有了触动。一周后,她很好奇地发问:“为什么我从来不崇拜谁啊?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嘛?”
想这个问题,一般探索我们的role model。role model里有很多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信息。我理解这个和咨询师问喜欢吃什么是一个类型的问题。有角色榜样,比较容易推断价值观偏好,给后面的方向和路径提供样板。
至于为什么没有崇拜的人,会有很多可能的原因。
看情境:成长环境比较重商、强调功用和效率;家庭成长环境,爸妈对个人感受层面比较忽略;接触的人比较类似,多样性不足。
看来访者自己:
对情境中的他人敏感,对人的感知颗粒度很细,导致无法简化地认为某个人一定是自己想要成为的,而是会具象化到某个特质。
看自己缺点的时候,视力很好,看得较细;看自己优点的时候,就近视度数高,看不太清。
自身冲突指数比较高,在他人身上看不到理想人生。
对抽象概念和组织知识框架不敏感,对自我感受不敏感,导致她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认知颗粒度比较粗。
种种可能的原因相互交织,让来访者在探索自己喜欢什么这个课题上,还是一块荒地。
100个关键词概念
来访者看不清,我们还是要尽量帮她看清。有两个切入的地方:
提炼来访者意愿原型,如果颗粒度粗,先保证方向判断正确。来访者习惯以年薪百万为标尺衡量自己工作的价值,这不仅仅是为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,也想超越父母,提升阶层。这是一个精英目标。
这个模糊的人生角色如何实现?要实现的价值是什么?来访者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探索这个课题?不管行不行,先想100个关键词吧。
当天,咨询师就给来访者布置了100个关键词的作业,找100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价值。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分组和排序。在这个过程中,持续提问:还有什么?还有什么?
这个工具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,不断细化自己的个人概念:
我在新的工作上能发挥什么价值?
我喜欢什么?
我喜欢的伴侣是怎样的?
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怎样的?
我喜欢吃什么?
……
成为精英之前,先成为自己。在日常生活中觉察自己的感受,发现自己的喜爱。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工具,拓宽自己对世界,对自我,对重要关系、对兴趣的颗粒度。找到自己对价值的感觉,对生活的感觉,那积极感受也会随之而来。
借假修真
精英成长路线往往是无人区,比较难以复制。这条路也是自我探索最重要的地方。带上了近视眼镜,充分探索之后,看自己更清晰通透,属于自己的精英道路,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路线比较明确了。
新工作既有机会也有风险。但对于来访者来说,最重要的是,它改变了当下对来访者不那么匹配的职场情境,这个比薪酬包上涨更重要。从传统制造业到了互联网行业,它依然有助于来访者发挥自己的优势,比如善谈、容易建立信任关系等。
来访者需要注意的是,她要明确自己在这个工作上积累什么。无论业务本身是否顺利,是否会因为业务影响到职位,她在这个情境,她要保证可以拿走未来需要的资本,自己从这个岗位离开时能提高自己的职场议价,包括业务领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,独特的观点,以及新的圈层的人脉资源。另外,来访者还要有意识放大自己的优势技能,沟通和演讲,对外发声,输出独特的观点。持续对外积累作品,巩固个人根据地,等等。
对于精英来说,比年薪百万真关键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,现在的付出都是未来的前情——此谓借假修真。
其他问题,例如亲密关系发展和家庭这些就不展开聊了。她在职业表现出类似的模式,那如果解决其中一个问题,其他困惑的解法也比较清晰了。